理先气后说,宋理学家论述理气关系的观点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一:“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,但推上去时,却如理在先,气在后相似。”认为理和气本无先后之分,但理为形而上之道,气为形而下之器,因此从逻辑顺序上讲,理在先,气在后。“理未尝离乎气,然理形而上者,气形而下者。自形而上下言,岂无先后?”(《朱子语类》卷一)朱熹是从形上形下即体用角度来区分理与气的先后次序,而不是从时间上区分先后。这一观点源于周敦颐的《太极图说》:“大极动而生阳,动极而静,静而生阴。”周敦颐是从宇宙发生论的角度说明大极居于阴阳二气之先,朱熹则从本体沦的角度论述太极之理先子气。“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,在天地言,则天地中有太极,在万物言,则万物之中各有大极,未有天地之先,毕竟是先有此理。”(《朱子语类》卷一)“有理便有气,流行发育万物。”(同上)这些观点,在易学思想中都有发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