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为天地之心

来源:易经大辞典作者:秩名点击:
分享到:
  动为天地之心,北宋程颐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伊川易传》卷二:“一阳复于下,乃天地生物之心也。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,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。”意为运动是天地的根本之性。此是对《周易•复•彖》“复其见天地之心乎”的注解。程氏认为《复》卦象一阳生于下,表示阳气始萌,刚阳主动,始生万物。他批评王弼以静止为天地之心,是不懂得天地运行之道。“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,皆以谓至静能见天地之心,非也。复之卦下面一画,便是动也,安得谓之静。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,唯某言动而见天地之心。”(《遗书》十八)欧阳修释此卦时已提出“天地以生物为心”。(《易童子问》)程颐进一步提出阳动为天地之心。以说明阴阳二气“消长相因”,并无绝对静止之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