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

来源:易经大辞典作者:秩名点击:
分享到:
  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。易学中理学派的哲学命题。语出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十四:“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,静而能动,动而能静。”意指静中包含有动,动中包含有静,两者交错在一起。此是对北宋周敦颐《通书》动静章的解释,周氏提出“动而无动,静而无静”为“神”。朱熹将其“神”解释为“理”。认为形而下的事物当其动时则排斥静,当其静时则排斥动,但形而上的理却是当动之理使气运动时,仍存在着静之理。在形而上的理世界,阴阳动静之理,交错在一起,动之理中有静之理,静之理中有动之理,如同阴阳之理文错而对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