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无孤立之理,北宋张载的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正蒙•动物篇》:“物无孤立之理,非同异,屈伸,终始以发明之,则虽物非物也。”意为事物的运动变化,是阴阳二气双方既相互对立,又相互感应的过程,一阴一阳,一屈一伸贯穿于气化的过程中,阴与阳或屈与伸不能孤立地存在。“事有始卒乃成,非同异有无相感,则不见其成,不见其成则虽物非物,故一屈一伸相感而利生焉。”(《正蒙•动物篇》)张载认为,事物的运动变化兼有对立双方,即是《周易•系辞上》所说的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“以其兼体,故曰‘一阴一阳’,又曰‘阴阳不测’,又曰‘一阖一辟’、又曰通乎昼夜’。”(《正蒙•乾称篇》)据此张载批评了佛教的偏而不兼的观点:“释氏之言性不识《易》,识《易》然后尽性。盖《易》则有无功静可以兼而不偏也。”(《易说•系辞上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