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易经全文辞典 > 义理 > 心物 >

形则涉乎明

来源:易经大辞典作者:秩名点击:
分享到:
  形则涉乎明,北宋张载的易学用语。语出《横渠易说•系辞下》:“几者象见而未形者也。形则涉乎明。不待神而后知也。”“明”,指“离明”,即肉眼。意为凡是有形体或形状的东西,依靠肉眼就能看见。张载把有具体形状的东西归之于“形”,而把无形或未成形的事物归之于“象”。认为“形”可以由肉眼觉察到,形成闻见之知,故称之为“明”;而“象”则肉眼看不到,需待神而后知,故称之为“幽”,从而扩大了关于事物存在概念。他说:“天文地理,皆因明而知之,非明则皆幽也,此所以知幽明之故。万物相见乎离,非离不相见也。见者由明,而不见者非无物也,乃是天之至处。”《横渠易说•系辞上》)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