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以无为心

来源:易经大辞典作者:秩名点击:
分享到:
  天地以无为心,魏王弼以《易》释《老子》的哲学命题。语出《老子注》三十八章:“是以天地虽广,以无为心;圣人虽大,以虚为主。”“无”指本、道。意为广大而有形的天地以无形的“道”为本,王弼认为天地虽广,圣王虽大,但都是涉于有形有为,离开了道就没有圣王、天地之广大。王弼说:“故人虽知万物治也(疑当作‘治万物也’),治而不以二仪之道,则不能赡也。地虽形魄,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;天虽精象,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(疑当作‘清’)。”(《老子注》四章)所以说天地必须以无为心。此是王弼引《周易•复•彖》“复,其见天地之心乎”来注释《老子》的“无”、“道”范畴。《周易注•复•彖》:“复者反本之谓也。天地以本为心者也。”说明天地万物皆返本复归于无。以此来宣扬其玄学理论。参见“天地以本为心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