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无为,北宋周敦颐的用语。语出《通书•诚几德》:“诚无为,几善恶。”意为诚的境界是无心无欲,至善无恶的。这是对《系辞传》“知己其神乎呼”作出的新解释,把“诚无为”作为诚的至善境界。周敦颐认为“诚”以无思为本,思通为用。“无思,本也;思通,用也。几动于彼,诚动于此,无思而通,为圣人。”(《通书•思》)“诚”的境界是无思无为至善无恶的。一旦与外物接触时又无不通达,达此境界即为“圣”。“寂然不动者,诚也。感而遂通者,神也。动而未形,有无之同者几也……诚神几曰圣人。”(《通书•圣》)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此指自然(二气五行)给与的东西,非人力所能为。从唯物主义来解释主客观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