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易经全文辞典 > 经传 > 系辞上 >

成性存存,道义之门

来源:易道网作者:秩名点击:
分享到:
  成性存存,道义之门。语出《周易•系辞上》。“性”,本性;“存存”,存而又存。指用《周易》的道理修身养性,而成就仁善的德性;并且不断地涵养蕴存这种德性,就是找到了进入天地之道和义理真谛的门户。北宋司马光《温公易说》卷五:“人各有性,《易》能成之。存其可存,去其可去,道义之门皆由此途出。”宋朱熹《周易本义》:“成性,本之成性;存存,谓存而又存,不已之义。”宋张载认为圣人将高明的知识和谦卑的行为成就作为其德性,道和义从此而出。《横渠易说》卷二:“知礼成性,则道义至此而出也。道义之门者,由仁义行也。圣人亦必知礼,成性然后道义从此出。”林希元亦说:“圣人知礼至于效天法地则本成之性,存存不已而道义从此出。(《周易折中》)认为智惫之人仿效天地之规律行事并成性存之又存是道义所从出。清戴震认为不断保存人的自然本性,道义就由此产生。他说:“《易》曰:‘成性存存,道义之门。’五行阴阳之成性也。纯懿中正,本也;由是而事能莫非道义,无他焉,不失其中正而已矣。民不知所以存之,故君子之道鲜矣。”(《原善》卷上)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