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坤用形,魏王弼的易学命题。乾坤本是《周易》中的两个卦名。王弼继承《易传》解《易》方法发展出一条与汉易不同的新的解易途径,即取义法。他释卦以乾为健,以坤为顺,进而以乾健坤顺为天地之德行。《周易正义》卷一:“天也者形之名也,健也者用形者也。夫形也者,物之累也。有开之形,而能永保无亏。为物之首,统之者岂非至健哉!”“用形”指役使天之形体,或使其形体发挥作用。以天为有形之物,以刚健即乾为天之德,天德虽无形,但能支配其形体。只有以刚健之德性,统率其形体,方能居万物之首,万物之始。所以王弼以至健释“乾元”,天依靠至健的德性始有万物,万物又依刚健之德而变化。其注“坤元”说:“地也者形之名也。坤也者用地者也,夫两雄必争。二主必危。有地之形,与刚健为偶,而能永保无疆。用之者不亦至顺乎?“用地”,指役使地之形体。以地为有形之物,以柔顺即坤为地之德性,地的形体,能与天德相配合,而不相争夺,才能保证长久,发挥生万物,载万物的作用。这是以至顺释“坤元”,地依赖至顺之德而生万物。载万物成就天以刚健之德始万物的功业。王弼在注《周易•坤•彖》“地势坤”说:“地形不顺,其势顺。”《大象》主取象说,以地的形势为坤,王弼则将形和势区分开来,认为其形不顺,其势为顺,势指其德性,这就排斥了取象说。王弼对乾坤两卦的解释,坚持取义说。与汉易以天地和阴阳二气解释乾坤是不同的,王弼认为,乾坤非天地,亦非阴阳之气,乃天地阴阳所以然之理,即天地万物皆有刚健和柔顺的德性。王弼对乾坤二元的解释不以乾元和坤元为有形之物,而是以至健至顺之德性解释其始万物生万物的功绩。这种观点是以天地为有形之物,乾坤二元为无形之德。无形统率有形,是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基本规律。这是“无形无名者,万物之亲也”的玄学观点在易学中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