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易经全文辞典 > 象数 > 纳甲 >

纳子

来源:易经大辞典作者:秩名点击:
分享到:
十二爻辰图
  纳子,亦称“纳支”。汉代易学术语。将易卦爻与地支(以子为首)、时间等相结合,故名。
  (1)西汉京房按纳甲法进行纳支。后人又称之为“京氏爻辰。”先将十二支分为阴阳两组,奇教位的六支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为阴支,偶数位的六支丑、卯、已、未、酉、亥为阴支。然后将四阳卦乾、震、坎、艮纳阳六支,四阴卦坤、巽、离、兑纳阴六支。乾卦六爻由下而上分纳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,坤卦六爻由下而上分纳未、巳、卯、丑、亥、酉。其它六子卦如图示。
  (2)《易纬•乾凿度》及东汉郑玄爻辰说。将相对两卦的阴阳六爻纳以地支十二辰,如乾坤两卦,乾初九纳子,当十一月;九二纳寅,当正月;九三纳辰,当三月;九四纳午,当五月;九五纳甲,当七月;上九纳戌,当九月。坤初六纳未,当六月;六二纳酉,当八月;主三纳亥,当十月;六四纳丑,当十二月;六五纳卯,当二月;上六纳巳,当四月。与京房纳子不完全想到同,其中乾卦排列两家想到同,坤卦排列,京氏由下而上配未、巳、卯、丑、亥、酉六支,由未开始逆数;郑氏则由下而上配为未、酉、亥、丑、卯、巳六支,由未开始顺数。其余六卦依据子女卦得父母卦之气的原则,逢阳爻从乾爻所值、逢阴爻从坤爻所值。
  • 共2页
  • 1
  • 下一篇:纳支 2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