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易经全文辞典 > 经传 > 益卦 >

来源:易经大辞典作者:秩名点击:
分享到:
  益,六十四卦第四十二卦。卦画为下震上巽。“益”,增益的意思。益卦是将否卦的上卦九四爻,退为初爻而成。益卦与损卦,含义相反,卦形也相反,彼此为“综卦”。
 
  《序卦》:“损而不已,必益。故受之以益。”
 
  范仲淹说:“损上则益下,益下则固其本。”(《范文正公集•易义》)
 
  《彖》:“益,损上益下,民说无疆,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。”益卦是减损上方,增益下方,百姓喜悦,上层统治自然稳固。
 
  《象》:“风雷,益,君子以见喜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上卦巽为风,下卦震为雷,风送雷声,雷助风势,风雷互相增益其势,此为增益的象征。君子应效法此,见他人有善言善行则虚心学习,则自己也可为善。知道自己有缺点则改正,来增益自己的道德修养。益卦反映了《周易》作者对阶级社会中上层与下层之间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的朴素认识;另一方面,在广义的象征哲理中,则着重揭示事物发展过程时常体现的利弊、祸福的交互变化规律。据载,孔子读《易》至损、益两卦时,曾经发出“自损者益,自益者缺”的概叹(《说苑•敬慎篇》),乃至抒发其论曰:“益损者,其王者之事与或欲以利之,适足以害之;或欲害之,乃反以利之。利害之反,祸福之门户,不可不察也。”(《淮南子•人间训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