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么句话,“先以欲钩牵,渐令入佛道”,众生的境界相,他在五欲当中,你如果引诱他让他学五欲,他就渐渐入佛道了,这个时候你再教育他,他就信了。...
回向是佛学专有名词,这个很难解释。比如说我年轻的时候,向法师顶礼,法师马上给你回礼而且会说:「回向十方一切众生」。也就是说他不接受,把你的功德回转给一切众生。...
法师:对于往生的条件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中,佛开示的是非常清楚了,祖师们也解释得非常明晰了。我们要按照佛言祖语,来建立我们往生的条件。...
故使大悲隐于西化,惊入火宅之门,洒甘露润于群萌。辉智炬则朗重昏于永夜……依心起于胜行,门余八万四千①。渐顿则各称所宜,随缘者则皆蒙解脱。然众生障重,取悟之者难...
或念佛,或参禅,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。否则,一开始就抓住一部经或一句佛号懵懵懂懂地念着,可能念了几十年还是不知所云,还是法不入心。原因何在?就在于基础不足,在于...
为了生存,我们必须有基本的物质条件。但即使生存问题得到解决,占有欲也不会因此消除。相反,欲望会随着条件改善而不断提高,希望占有更多的财富,占有更高的地位,占有...
由神识不灭的理念,推衍三世因果论,以破斥俗人怀疑善恶无现实验证的瞽论。远公依据佛经的业报论加以诠释:业有现报、生报、后报三种类型。何谓现报?此身造作善恶业,当...
当年,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见性成佛。他所成就的并不是外在的什么,不是羽化成仙,亦非长生不老,而是对心性的透彻认识,对迷惑、烦恼的彻底解除。...
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怪异事,不过,先要探究清楚,如果不是空穴来风,便可以用佛法来开导这些灵体。碰到怪异现象时,先要查明真相,也可能是当事人在疑神疑鬼,根本不是...
遗憾的是,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,往往是“出一家,入一家”,由放弃世间贪着,转而进入佛门的贪着。所以说,唯有强烈并正确的出离意愿,才有可能摆脱凡夫心干扰。...
一个修行的人,如果变成这样——贪心不强却瞋心猛烈,那是很可惜的。瞋心比猛火还要可怕,应常防护,不要让瞋火攻心。...
关于“出家人”一词,佛家有这样的说法:今剃发染衣,便谓出家。噫!是不过出两片大门之家也,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。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;犹未也,与三界众生同出三...
只注意自己的呼吸,不去介意外境的好坏;并且观想:呼吸的人不是自己,仅仅是身体在呼吸,而不是我在呼吸。这个时候你的心里是平静的,外面发生什么情况,你都清楚,你只...
心是自己的主人,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。内心的想法决定了人的表现。心中有什么,眼里就会看到什么。因此,要修炼自己的内心,做到心无旁骛,坦然处世。...
心外无佛,所见的佛即是自心,为什么经教中说有阿弥陀佛的化身佛来迎接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呢?...